广东-东莞
为发展乡镇工业,扩大目前经营结构,正腾工业厂区得到当地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经过国家的有关部门土地规划,批准作为工业发展用地,特此向国内外投资者公告。 正腾工业厂区位于东莞市洪梅镇梅沙管理区望沙路段,背靠珠江口岸,距离广深高速望牛墩出口四公里路程,交通十分便利,现工业厂区全面招租引资,财富之大门已经趟
广东-东莞
面积约1500亩,实行镇村合作开发的模式,由镇统一规划园区布局,镇财政统一出资,负责园区“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项目,由受益的有关村划拨回一定面积的土地给镇政府,抵偿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目前,园区内已建成厂房26万平方米,东平大道、环企大道、纬二路贯穿全区,道路交通、环境绿化等配套完善;本园区由镇外经
广东-东莞-东莞市
1、全新厂房 2、楼层高,1层7米,2-4层5.5米,5-12层5米 3、通风、采光效果好 4、配备2客梯,2货梯,分别2台1.6吨,2台2吨 5、双大堂配置,使用无忧 6、24小时监控及安保巡查,确保客户使用安全 7、齐全消防系统,为入住企业消防安全保价护航 8、专职清洁人员,严格执行标准 9、1
广东-东莞
樟木头镇健康产业园是经镇委镇政府批准建设,于2011年正式开发启动的一个大型健康产业园区,园区位于樟木头镇樟洋社区山高嶂,前期总规划面积为57.9万平方米,计划投入8000多万元将园区打造成层次高、功能全、环境美、服务优的高标准健康产业园区。园区建成后,将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的医疗器械、康
广东-东莞
樟木头镇素来以房地产业和商贸服务物流业闻名粤港,但分布在城市边缘20多个工业城的500多家中小企业“小而散”,制约了第三产业的进一步繁荣。 樟木头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位于建设规模大、档次高、配套新的工业园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重点吸引日本、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的高新科技企业。 据了解,目前
广东-东莞
石崇现代制造业中心是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的工业集聚区,2000年初启动建设,以镇属工业园为核心整合向西、水贝等五个村级工业区形成。园区北临东江,南接东部快速路,规划总面积约20.57平方公里,采用"丰"字型发展轴布局,定位为现代制造业基地。2006年通过整合原石崇、龙岗工业园实现扩容,总面积达3万多亩,形成传统制造、创意产业和高新科技三大功能组团。截至2005年,入驻企业541家,涵盖塑料、电子、五金等行业,工业总产值占全镇三分之一。其核心区按照"四统一"管理模式推进土地集约开发,实施"七通一平"标准化建设。作为地方产业治理实体,该中心在2009-2012年间承担了石崇区工业建筑产权手续的规范化管理职能。根据规划,北部组团聚焦传统制造业升级,中部结合生态与历史资源发展产学研综合体,南部重点引入电子信息产业并配套检测服务设施。2006年,将原石崇、龙岗工业园整合为总面积达3万多亩的新石崇现代制造业中心,该中心现有企业541家,其中外资企业249家,民营企业292家,主要产业为塑料、电子,五金、制衣等行业,其中设备投资额超1千万元的企业有21家。2005年,该中心工业总产业14.12亿元,约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出口总额6743万美元, 约占全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税收总额6558万元,约占全镇税收总额的30%。石崇现代制造业中心地理位置石崇现代制造业中心北临东江,有着5公里的滨江岸线;南靠东部快速路,通过互通立交可实现便捷的对外联系;总用地面积约20.57平方公里。石崇现代制造业中心发展定位按照石排城镇总体规划,镇域共划分为五大片区,石崇现代制造业中心片区是石排“一中心三支点”工业发展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龙头型产业,打造高科技、综合型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石崇现代制造业中心规划目标打造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服务周到的现代制造业中心。石崇现代制造业中心沿东江、海仔河、龙岗大道和石洲-石横大道形成“丰”字发展轴,现已划分为石崇传统产业、海仔“生活-创新”、龙岗高新产业三个功能组团,分别是传统制造业组团、创意产业组团和新兴高科技产业组团。
广东-东莞
东莞寮步百业工业园位于寮步镇西部,由寮步对外经济发展总公司与东莞市外资引进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占地面积1500亩。园区邻近莞樟公路,距莞深高速公路入口约2公里,交通区位优势显著。该工业园以高新科技企业集聚为定位,已入驻韩国三星、香港伟易达、日本先锋、澳洲安姆科等国际企业,201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90亿元。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善,现有从业人员2万余人,预计三年内人口规模将增至5万。作为寮步镇重点招商载体之一,其发展规模在东莞市内居于前列。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国际性企业云集,特别适合国际性著名的高新科技企业进园设厂。
广东-东莞
寮步大进工业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东部溪西工业区,总规划面积2500亩(未来扩展后可达5平方公里),属于民营企业及中小型企业工业园。寮步镇系珠江三角洲重点工业卫星镇,总面积87.5平方公里,辖20个村民委员会和9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26万人,历史可追溯至唐贞观年间。寮步大进工业园覆盖西溪、石步、良边等4个村委会,毗邻良西路与东部快速干线,7分钟可达莞深高速入口,莞樟公路与石大公路在此交汇形成便捷交通网络。作为寮步镇毛织产业重要生产基地,园区规划建设毛织工业园并完成初期招商,水电供应依托220千伏安变电站及两座110千伏变电站,日供水量达8万立方米。
广东-东莞
虎门CEC产业基地位于虎门赤岗-龙眼片区,涉及赤岗、龙眼、北栅、黄村4个社区。占地1588亩,交通四通八达,距离广深高速北栅出入口仅2公里,也靠近S358省道。是由中央管理的中国最大国有IT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建设的产业园区。核心业务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命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已在天津布局天津飞腾、麒麟软件等信创产业项目,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入驻虎门CEC产业基地的国企有6家,电熊猫、桑达电子、爱华电子、长城开发、中电器材以及中国电子产业开发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电子设备结构件、新能源电池、卫星机顶盒、移动POS机、税控、智能表、手机、LED产品、液晶显示器等。
广东-东莞
东莞谢岗工业园座落于东莞市谢岗镇窑山管理区樟惠公路谢岗收费站旁,交通便利,配套设施齐全﹑设计新颖。 [1] 谢岗工业园所有厂房通过正规报建,手续齐全。均以标准厂房设计。总占地面积为27000㎡,分两期开发,一期为11060㎡,总建筑面积为20000㎡,分为两套,即两栋厂房和两栋宿舍楼,其中每栋厂房为7302㎡,共四层,每层1825.5㎡,底层为5.5米高,2--4层为4.5米高。宿舍2261㎡,共五层,每层452.2㎡,己完工。二期占地面积15955㎡,设计为四套厂房,总建筑面积为28598㎡。即每套为7128㎡,其中厂房4902平方米,每栋厂房四层,每层1226㎡,宿舍2225㎡,每栋共5层,每层445㎡。现有四套己经封顶,计划7月份完工。另四套基础己完工。
广东-东莞
东莞市虎门镇现代化产业园南栅西头智能制造项目位于南栅六区民昌路西南侧,占地6.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5.6万平方米,共建设8栋十层的标准厂房及配套地下停车场等。项目工期912天,预计2026年4月建成投用。项目定位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致力打造优质产业成长平台,意向招引新型通信技术、无人驾驶技术、智能移动终端、工业互联网、高端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相关产业入驻,主动承接深圳等先进地区产业溢出,引导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助推虎门产业升级。作为虎门镇现代化产业园首宗集体工业项目,南栅西头智能制造项目的动工,必将有效提升虎门对新兴产业、优质企业和高端人才等各类发展要素的聚集能力和承载水平,对激活集体经济活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广东-东莞
东莞顺络工业园位于深圳观澜大富苑工业园区内,规划总占地面积近8万平方米,于2005年3月破土动工,一期工程已于2006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整个园区预计2008年落成,这必将为顺络未来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广东-东莞
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是由李泽湘、高秉强、甘洁教授于2014年联合发起的机器人产业孵化平台,采用“政府资助、企业化运作”模式,定位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该基地构建创业支持生态,整合全球供应链、风投资源和高校科研力量,聚焦硬科技领域创业孵化。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于2017年获评东莞首个广东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9年成为东莞市首家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21年通过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复评。截至2024年累计孵化超80家硬科技公司,孵化成功率近80%。其共享工厂累计服务超50家初创企业。基地与高校合作建立粤港机器人学院,培养技术管理人才,举办创业竞赛。2023年建成占地98亩的总部一期园区,规划打造机器人产业示范集群。
广东-东莞
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通过垂直化产业空间构建,建设70-150米高的工业大厦、产业大厦及超高层办公配套,容积率提升至4.5-5,土地利用率较传统模式提高4-5倍。园区形成智能装备制造、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大数据等主导产业集群,截至2024年8月已签约企业598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4家、华为等品牌供应商67家。配套网红食堂、人才公寓及商业品牌,构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的现代产业新城,2022年实现总产值112.62亿元。作为东莞工业上楼典范案例,吸引全国47个考察团调研学习。2018年完成一期A区19.5万平方米建设并交付使用,2020年实现B区26万平方米厂房交付。2024年8月新增88家企业通过"整体达标"验收,累计141家企业获得不动产权证 。2025年4月C区工业厂房顺利封顶,标志着总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的三期建设全面完工。一、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产业空间突破传统厂房形态,构建三类垂直化载体:工业大厦:建筑高度70米,层高6-8米可实现重型设备上楼,楼面荷载达0.75-1吨/㎡;产业大厦:100米高度空间整合研发与生产功能,形成"前店后厂"布局;超高层配套:150米办公大楼集中展示中心与总部基地,配套空中连廊实现楼宇互通。二、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招商产业截至2024年8月形成"5+N"产业体系:智能制造装备企业占比37%;高端电子信息企业占比28%;新材料新能源企业占比19%;大数据及物联网企业占比11% 园区构建"上下楼即上下游"生态链,67家华为/VIVO供应商形成协同制造网络。2023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45%。三、东莞松湖智谷产业园配套设施生活配套包含:可容纳3000人就餐的智能食堂;配置1300套人才公寓;麦当劳、肯德基等商业品牌入驻空间布局中绿化率达50%,通过空中连廊串联12万平方米景观园林。2024年组织专利培训、青少年科普等68场产服活动。
广东-东莞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东莞高新区)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地处东莞中部,形成以华为为龙头的千亿级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涵盖智能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2020年与深圳光明科学城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园区建有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重大科研平台,拥有6所高校、1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89%,R&D投入强度超10%,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5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2家。2024年位列全国高新区综合评价第20位,获评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园区。2025年启动城镇开发边界优化方案,新增城镇建设用地10.2966公顷保障华为研发中心建设。全年部署AED设备100台,建成全国首个“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一、广东省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引资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月正式获国务院授牌。坐落于“广深港”黄金走廊腹地,地处东莞几何中心,南临香港、深圳,北靠广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松山湖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新城。作为东莞“四位一体”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松山湖要建设成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成为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成为珠三角乃至全中国产业转型的科技中心,为广东探索科学发展新模式提供示范。先后被授予“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开发区”、“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省部共建中国东莞留学人员创业园”、“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等荣誉称号。2024年5月,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点打造的全国首个“社会急救4分钟救援圈”示范区落地,截至2024年底,累计接通视频电话11984通,视频接通率74%,成功指导心肺复苏32例,指导海姆立克法20例,指导压迫止血957例,完成AED部署100台,培养急救志愿者12920名。二、广东省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规划松山湖坚持“融山、水、园为一体”,“科技共山水一色”等彰显生态特色的规划理念,努力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园区按照功能布局,从北向南依次划分为北部区、中心区、台湾高科技园和南部区四大片区:北部区是高科技产业、研发平台聚集区。中部区是教育、研发、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IC设计产业聚集及高新技术创业区。台湾高科技园是台湾高端产业项目主题园区。南部区是研发总部、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生物技术产业区。三、广东省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置交通园区位于广东东莞市的几何中心,通过周边发达的高速公路、铁路、水路及航空网与中国和世界的各主要城市相连。【道路】有107国道、莞樟公路、石大公路、松山湖大道等多条国家、省、市一级公路。【高速公路】莞深高速和常虎高速在园区南北交汇,有四个出入口,并与广深高速、龙大高速和南光高速相连。【铁路】距东莞火车站15分钟车程,深圳火车站60分钟车程,广州火车站70分钟车程。【港口】距东莞虎门港20分钟车程,广州港60分钟车程,深圳盐田港80分钟车程,香港货柜码头120分钟车程。【机场】距深圳机场30分钟车程,广州机场80分钟车程,香港机场120分钟车程。
广东-东莞
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以下简称松山湖)位于大朗、大岭山、寮步三镇之间,地处东莞市的几何中心,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绿地,是一个在国内具有示范意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新城 [3]。作为东莞“四位一体”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松山湖要建设成为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 成为东莞科学发展示范区、产业升级引领区。2004年,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管委会紧紧围绕“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思路开展工作,坚持“一手抓产业,一手建新城”, 积极招商选资,促进产业聚集;落实工作重点,完善配套设施,促进新城建设。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山湖产业园)常住人口为120765人。一、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2001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地处东莞的几何中心,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有近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生态环境优越。松山湖是东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发展模式、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能力的示范区,将努力发展成为国内外著名企业聚集中心、研发服务中心和人才教育中心。开发建设五年多来,松山湖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快速推进各项建设。已建成130多公里道路和100万平方米设施,初步搭建起新城市框架。建成生产力促进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青年留学人员创业基地、虚拟大学园和中小科技企业创业园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吸引了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等一批院校及培训机构,引进了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华中科技大学制造工程研究院、东莞中子科学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建立了电路设计与实验中心、电子产品标准研究与测试中心等公共创新技术平台以及集成电路设计、纳米技术、电化学等一批重要实验室。与国内其他高新区相比,松山湖园区具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打好莞港合作牌。根据东莞港资企业众多、香港产业支援服务业发达的特点,松山湖园区密切加强与香港政府合作,以莞港政府合作项目—莞港生产力促进基地为主要载体,加快建设创新及知识产权管理中心、设计及科技创建中心、清洁生产及持续发展中心、精益制造及管理中心、生产力培训学院等服务功能平台,为东莞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生产力提升服务。同时,东莞市政府正在积极争取香港创新科技署、香港生产力促进局的支持,联合共建松山湖园区,为促进香港、东莞两地经济社会共同繁荣创造良好条件。二是打好升级服务牌。与国内其他高新区不同,松山湖园区肩负着为东莞全市经济社会双转型提供服务的历史重任。松山湖园区不仅为东莞产业升级转型提供了强大的科技和中介服务支撑,而且通过引进国内外行业龙头项目带动了东莞特别是园区周边一大批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对东莞产业升级转型产生了强大的辐射带动效应。三是打好生态环境牌。松山湖园区始终坚持“融山、水、园为一体”、“科技与山水共一色”等彰显生态特色的规划理念,开发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最大限度保护原有生态环境,使松山湖园区以生态环境优势在全国开发区中迅速脱颖而出。二、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产业规划在未来东莞经济发展的格局中,松山湖将成为:东莞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载体。松山湖将成为东莞今后进一步整和国内外优势资本、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更好地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技术转移的新载体。东莞产业机构升级的龙头。松山湖将在继续做大做强IT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光电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业等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东莞产业支援服务业中心。松山湖将以科研产业、教育产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市场中介服务业以及金融、物流、会展、旅游等产业支援服务业。二、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招商项目强调有效利用土地,保持环境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以生态化人居环境为特征,适宜和有效支持产业园区综合发展的城市环境。内核式圈层结构:内圈层是生态核心区,中圈层是生活活动区,外圈层是生产活动区。1、中心区规划依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推崇匠心于自然,倾情于山水,致力于空间,山、水、园融为一体的城市理念,塑造“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城市形象。2、生产力大厦生产力大厦位于松山湖中心区中心地块,主要景观大道礼宾大道的东南侧。大厦总用地面积约560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7000平方米, 建筑总高度约24米,长达240米。生产力大厦致力于培育和发展园区内的产业支援服务业,将吸引一批专利与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风险投资机构、管理咨询机构、产品创新设计中心、企业策划和营销服务机构以及各类型的培训中心入驻。生产力大厦充分考虑了内部空间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企业和机构使用。内设商务中心和数字化的办公平台,并提供多种规格的办公室空间,可为近百家技术服务和中介服务等机构提供便利的、现代化的、环境优美的经营、研发和交流场所。3、图书馆图书馆位于松山湖生产力促进基地,总建筑面积达1.5万平方米。这是一个以高标准设计的现代化图书馆。建筑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建筑空间开放、流动。图书门类齐全,分类详备,并设有电子信息系统,资料的检索、借阅和管理极为方便,使读者可以轻松畅游知识海洋、连通信息世界。图书馆还设有灵活的办公空间,将成为网络服务机构、数据中心、软件研发企业和IT服务企业的理想工作场所。作为生产力促进基地三大建筑队功能单位之一的图书馆与其他两个功能建筑一起,集中着整个基地对外、对内的办公、技术资料库和学术交流的功能。4、学术交流中心学术交流中心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生产力促进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7492平方米,建筑面积15194平方米,造型雅致,集多功能的展示、报告、办公、培训为一体。其中包括办公教学区、学术交流区以及由展厅、花园、咖啡厅等组成的开放空间。学术交流中心遵循星级会所式的服务标准,提供种类会议场所,可以承办国内、国际大型的学术交流活动。灵活设置的办公教学区,体现了对科技和人才的充分尊重,将是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科技教育培训机构的理想场所。5、行政办公厅小区松山湖行政办公小区是园区的行政中心,总建筑面积36738平方米,包括主办公区、附属办公区和展览接待中心,总投资1.2 亿人民币。行政办公小区建筑构思独特,五幢贝壳似的主体建筑呈半圆形分布在松山湖北岸,向内围合成绿荫广场;向外则可观碧波湖面,高空俯瞰,宛若珍珠撒落松山湖之滨,美丽之至。正观似舟,侧看似帆的建筑外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又恰似远航归来的科技之舟,停泊在松山湖畔,尽情享受着这里的山水风光,建筑南依湖面,波光倒影,融自然山水于一体,建筑因山水而生辉,山水因建筑而增色,是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具体体现。6、文化长廊东莞松山湖“文化长廊”位于松山湖中心区,依托松山湖中心区,依托城市生态公园、大型居住区和科研、商务办公区,沿城市展示性通道--礼宾大道,呈南北向线形布局。文化长廊北端连接城市背景山体公园,南端指向湖滨的松山湖广场,是表现新城与水天一色的核心地区。文化长廊总用地面积10公顷,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在区域内,剧院、音乐厅、影城和艺术博物馆四大建筑,围绕幽静的生态谷地组成了有机的建筑群体。建筑功能、空间互相交融,人工与自然积极互动,使这一地区成为新城最富有魅力的公共活动区。剧院规模为800座,以精致、前沿的剧目演出为主,剧场掩映于古荔枝和湿地之间。音乐厅为1000座,对要求高品质的室内乐和交响乐有杰出的表现效果。音乐厅还设置有专业培训和多功能厅,为新城和爱好音乐的人士提供活动基地。影城是整个文化长廊的公共核心,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影城包括两个80座的影城精品厅,一个150座的放映厅,三个40座的小放映厅和一个200座的多功能厅。同时,利用影城灵活的空间设计,配置主题游乐设施、商场、精品店、餐饮、服务等公共设施,营造欢愉、热情的美好城市生活氛围。艺术博物馆位于文化长廊最北端,面积8000平方米,与山体和湿地穿插设计,构造开放、平和的艺术欣赏环境。博物馆立足于本地文化、本地资源,展示松山湖新城的历史脉络和建设过程,展示东莞地方的工业设计、产品设计,是一个与时代发展同步的当代展示场所。四大建筑以生态山谷为内的部空间,在礼宾大道一侧联络构文明主题步行道,建筑环境与人工环境有序融合,使文化长廊成为未来新城文化活动和对外交往的形象空间。7、园区主干道路网松山湖园区主干道路网总长68公里,共分10路段,总投资15亿人民币,它勾勒出松山湖未来的城市轮廓。松山湖一号路全长1.6公里,主线双向6车道,标准路段道路红线宽100米,中央绿化带宽10米。最长的三号路南起石大路,北至莞惠路,全长13公里,标准路段道路红线宽150米,部分路段中央分隔带最宽可达148米。一号路正式通车。园区道路依山就势,减少了对自然丘陵地貌的破坏,最大限度地形成与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特色,充分体现了松山湖“科技共山水一色”的理念。满足产业功能需要的规则式道路与满足生活功能需要的自由式道路相结合,道路系统有效地实现货运交通与生活交通分流,并营造安全、自然、舒畅的步行系统。商务办公区商务办公区是松山湖进行商务金融活动的重要功能区域。它位于松山湖中心区核心位置,总占地面积133980平方米,建筑面积81958平方米,是由20栋三至六层的单体建筑组成的建筑群。商务办公区由我国最年轻的建筑大师崔恺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于小区的每一个空间,整个小区建筑掩映于坡地、沟壑、绿树丛中,栈桥、水榭、古树林、风铃塔.....都是一幅幅与自然生动对话的情景。商务办公区完善的信息服务设施,自然、流动、灵活的使用空间,是知识经济时代理想的办公场所。8、东莞理工学院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新校区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人民币。新校区包括:教学区、科研学术交流区、生产后勤服务区、文体区及学生、教工生活区。新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体现了二十一世纪所具有的生态化、信息化及智能化。建筑规划布局既满足功能上的要求,又结合了自然环境;建筑单体设计采用了依山就势,临水依水,与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校园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空间、城市文脉、平面构成、交通组织、环境层次及高科技的全新概念。在由教学楼、现代数学中心、图书馆、行政办公楼围合成的主题广场,可以充分感受新时代的活力;而在生产后勤区、学生及教工生活区又可以享受自然的宁静,体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9、松山湖酒店松山湖酒店坐落于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心区东北部,紧临园内重要景观松山湖。松山湖酒店占地面积约1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62000平方米。松山湖酒店以自然、环保及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进行建造,充分体现了依托自然,保护环境的设计理念。松山湖酒店是拥有350间客房的豪华五星级酒店,建筑内部布局独特,首二层为公共活动空间,三层以上中间部分均匀排列350间客房,而穿插于自然中的两端则为会议及娱乐用房。建筑师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的同时,使酒店大堂、西餐厅等主要空间以及绝大部分客房都获得了良好的景观朝向,充分利用松山湖这一特有的自然景观。10、北部科技工业园北部科技园地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北部,面积约10平方公里。规划为四部分:即A、B、C、D区,首期计划开发A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北部科技工业园区在产业选择上将与各镇区形成纵向分工,重点发展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档次产业,主要引进电子资讯产业、精密机械装备科技产业、光电产业、 生物制药产业、环保产业等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和科技产业,鼓励和扶持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及龙头企业。松山湖北部科技工业园的规划充分考虑投资者对城市功能的功能的需求,建立起完善的医疗、休闲、商业、银行、公安、邮电、通迅等现代化的城市服务体系。将生活区与生产区分离,努力营造舒适方便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松山湖北部科技工业园将成为东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领跑者,它标志着东莞新产业的主流、引导东莞新产业的走向、开拓东莞新产业的未来!11、锦绣山河商住区锦绣山河商住区是松山湖首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它坐落于风景秀丽、景色怡人的松山湖新城核心地段,东临碧波万倾的松山湖,西依翠绿的生态园林。商住区划设计理念以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两条主线展开,充分满足多元生活的需求。锦绣山河商住区以“生态、环保、文化、科技”为宗旨,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规划,将几百幢湖景别墅和多层山景公寓自然散落在山水与绿野之中,疏朗有致,处处体现人、住宅、自然环境的融合与协调,是一个融山、水、园为一体的低层、低密度的高尚商住区。锦绣山河商住区就象耀眼的明珠镶嵌点缀在美丽的松山湖畔,是追求高品位生活的现代人的理想家园。
广东-东莞
东莞松山湖工业园是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园区坐拥8平方公里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生态绿地,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4年获“国家信息产业基地”称号。园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功能,2007年纳入“部省市共建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试点计划”,2008年调整布局扩大研发和总部功能区,集聚研发机构及企业总部。园区坚持“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规划理念,配备医疗、文化、金融等城市服务体系,推动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东莞松山湖工业园发展历程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评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4年被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国家信息产业基地”称号。2007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部省市共建国家火炬创新创业园试点计划”。截至2007年12月末,园区工商登记的企业户数达145家。东莞松山湖工业园以科技创新为园区核心功能,努力建设成为东莞的科技中心、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为推进东莞双转型发挥更加突出的带动作用。东莞松山湖工业园营商环境松山湖坚持“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与产业齐飞”的规划设计理念,融山、水、园为一体,努力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合理设置城市功能区,配备完善的医疗卫生、文化娱乐、商业金融、行政办公、邮电通讯等城市服务体系,实现松山湖新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2008年,松山湖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布局,将园区土地等优势资源更多地集中到核心功能开发上,进一步扩大研发和总部功能区范围,集聚大批研发机构和企业总部,突显松山湖作为科技中心的形象和功能。
广东-东莞
东莞沙田工业园区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是东莞市实施港口经济发展战略的核心区域。沙田镇地处珠江三角洲几何中心,濒临珠江狮子洋,东接广州、南联深圳,距离香港及珠三角主要城市均在1小时车程内。全镇下辖17个村(居)委会,依托沿江高速公路与虎门港的区位优势,形成陆海联运交通网络。该镇以港口经济为主导,拥有国家一类口岸虎门港中心港区,设有五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和石化港区,提供一站式通关服务。2004年全镇GDP达16.7亿元,税收2.4亿元,聚集近3000家工商企业,其中外资企业200家,外贸出口额3.6亿美元。重点发展临港工业,规划建设环保城、临海产业、石化三大工业园区。未来规划聚焦虎门港集装箱码头、物流园区及石化港区建设,其中石化工业园区紧邻港口,重点引进石油化工生产与仓储企业。园区实施统一规划管理,强化基础设施配套,着力打造港口经济与工业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下辖17个村(居)委会。2004年全镇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6.7亿元,税收总额2.4亿元;全镇工商企业接近3000家,其中外资企业200家,04年外贸出口3.6亿美元。沙田镇地处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地带和粤、港、深经济走廊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距离香港及珠三角主要城市均在一小时车程以内;连接广州至深圳的沿江高速公路跨越镇区,广东省政府将于今年底动工建设,预计二OO七年竣工通车。东莞沙田工业园区区位交通沙田镇是东莞市实施港口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地区,也是国家一类口岸——虎门港的中心港区,可以直接对外国货轮开放。2003年12月,位于沙田镇中心区的虎门港口岸大楼正式投入使用,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通关服务;2005年5月,虎门港的核心工程——沙田港区五万吨级集装箱码头第五、第六号泊位正式奠基;位于镇内立沙岛的石化港区已动工,进行相关的配套设施及已签约项目的码头建设。东莞沙田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沙田镇实施“工业进园”的战略,重点打造三大工业园区——环保城工业园区、临海产业园、石化工业园区。东莞市政府对沙田高度重视,在沙田镇规划建设虎门港集装箱码头、物流工业园区、石油化工港区。其中,石化工业园区是东莞市发展石油化工工业的重点园区,紧邻虎门港石化港区,化工原材料配送十分便利,主要引进石油化工生产、仓储企业,现已基本完成规划工作。沙田镇将做好工业园区管理工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服务水平,为客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实现双赢,发展沙田的港口经济。
广东-东莞
龙圣高新工业园建筑面积近十万平方,以智能制造、新型电子信息、战略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发展定位,为企业提供研发、办公、生产祝贺孵化空间,实现科技研发支持、产业集群发展与金融股权投资三链融合,力争成为中小企业创业摇篮。
广东-东莞-东莞市
广东-东莞-东莞市
广东-东莞-东莞市
广东-东莞-东莞市
广东-东莞-东莞市
提交选址计划
需求分类
土地
厂房
仓库
写字楼
注册公司&税收优惠
商铺&品牌拓展
其他
意向区域
计划描述
企业名称
企业地区
注册资本
预计产值
免费获取政策汇编